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学生天地    衔木到终古的精卫鸟

衔木到终古的精卫鸟

创建时间:2017-01-02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望这纸上的诗句,脑中突然一片空白,他是谁?那愿“衔木到终古”的是谁呢?

是“臣心一片磁石针”的文天祥吗?不,不是他,他有坚持却少了韧性;是“半世功名在梦中”的袁崇唤吗?不,不是他,他有忠诚却少了妥贴;是“满腔肝胆不尽吐”的傅青主吗?不,不是他,他有气节却少了勇气……

    那又是谁呢?坚韧,忠诚,妥贴,勇气,气节……这许多词语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回荡,渐渐的凝成了一个人影,拨开迷雾看到他的脸,是了,就是他了——顾炎武。

    明万历四十年,延续了二百五十年的明朝已是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时代一切都是平淡而又不平凡的,朝代更替是历史的规律,也是人心的动乱。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江东顾氏出生了一个婴孩,彼时还是一个脆弱懵懂的孩子,没有人会知道这样一个孩子在日后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顾绛,也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亭林先生——顾炎武。

     繁华落尽无人理,断剑残存心已迷。大明朝啊,在中原大地上已经伫立了二百多年的明朝终究还是灭亡了。一切都来地那么快,改朝换代都只是瞬间,一个封建王朝倒塌的轰响还伴随了无数人的哀声。天塌了,地崩了,恐怕也不过如此。苏州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所过之处哀鸿遍野。凡是有点血性的汉族人都明白若不抵抗,或许会活着,但他们不再会是九州的主人了,他们会活的如同奴才一般,再也抬不起头来。

    苏州之屠,顾炎武生母何氏的胳膊被砍断了,两个弟弟被杀害了,嗣母王氏更是在听到了两京沦陷,明军连连失守的情况下绝食殉国, 临终嘱咐顾炎武说:“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这一幕幕刻在了他的心头,他知道他的余生只会用来做一件事,那就是抗清。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留气节。

    风雨中,我好像听到了他心中的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像看到了他永远不屈的身影。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司马迁曾说人之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顾炎武何尝不是那座泰山呢?吴三桂云南起兵时,彼时的他已是六十二岁的高龄,他不惧死亡,面对反清的最后一丝希望,他选择了坚持。四海的奔波,终年的羁旅,支持的他始终是那一颗爱国之心。

    “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 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他是公开的地下党,结交“贰臣”但是心系明朝,节高身正。我想相比惧死的钱谦益,他必定是更加敬佩柳如是!

    那些年里,他努力,他抗争,即使当抗清的最后一丝火花彻底熄灭,他也致死不改初衷。始终坚持站在清朝的对立面。而当他的亲人朋友走向敌人的那一刻,他也没有随波逐流。虽然抗清,但他却并没有抗这天下,他仍然会教导自己的侄子如何辅佐君王造福黎民,只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而他,顾炎武将是永远的明朝的遗民!他始终是明人!

恍惚间,我似乎听到了顾炎武那掷地有声的声音:“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就是那只不知停息,永远坚持的精卫鸟!

                                    

                     (指导老师:赵燕)来源:课程基地 作者:高二(10)班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