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渊粹学术    顾炎武是清代金石学的奠基者-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

顾炎武是清代金石学的奠基者-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

创建时间:2018-05-24


 

 

  金石学,听着就高冷。很多人不懂,我也不熟谙。约略的了解,来自几本书。比如,施蛰存先生的《金石丛话》。

  《吕氏春秋·求人篇》说夏禹的“功绩铭于金石”。施先生引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知金石是古人铭刻功绩的素材。三代盛青铜,钟鼎是大体积的礼器,其铭文也较长,这种文字就叫“钟鼎文”,即“金文”。战国末年,青铜铸造衰退,石刻文继之而起,从汉至清,两千年间,留存诸多人物功绩与史料。

  研究金石文字的这门学科,即“金石学”。金石文字虽然产生挺早,作为一门学问却直到宋代才创立。李清照夫婿赵明诚就是一位金石学家,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为什么宋代能产生金石学?这与宋朝学风密切相关,宋人重文追古,喜欢收藏先秦古物,研究铜器铭文就成了学问家们的追求。金石学奠基于宋代,其后寥落,到了清代,由于大兴文字狱,清儒治学方向转移至考据学,文字学、金石学随之而兴,金石学进入鼎盛时期。

  研究清代金石学,学界皆知顾炎武、黄易、吴大澂之辈,今人新著难出新,也难普及。借着供职浙江省博物馆之便,借着闲暇之日踏访江南之利,王屹峰把视线投向比较冷寂的清僧六舟。六舟精研金石书画,驻足山林猿鸟,行脚访碑,亲手椎拓,他所路过之地、经眼之物、交往之人、创作之源,皆是绝佳的清朝金石研究题材。幽僻之处得通途,王屹峰终以“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与艺术”为主题,写成《古砖花供》(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书。

  六舟(1791—1858年)俗姓姚,名达受,字秋楫,号寒泉、万峰退叟等。嘉庆四年,母亲褚氏因寡居多子生计窘难,将8岁体弱的达受“舍俗为佛弟子”,法名“六舟”,师松溪,居海昌白马庙。六舟自幼聪慧,日习诗书棋画,17岁正式剃度,后掌杭州西湖净慈寺,苏州沧浪亭大云庵。平生嗜金石、擅传拓、精篆刻、好书画,著有《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南屏行箧录》等多部论著,现多存于浙江省博物馆。

  金石学起自铜器碑刻。因此极其看重拓本质量。拓本质量好,即使未见实物,犹能得出好的研究,反之必定让人烦恼。讲究的金石学家,常要亲自做一番考订。拓印是古人的复印技术。蜡拓携带方便,但拓印效果难及墨拓,后者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清代拓印技术之发达表现为以马起凤为代表的“全形拓”,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而六舟专长于此,被视为马氏传人,阮元赞他是“金石僧”“九能僧”。《古砖花供》中配有许多六舟拓本可供鉴析。其中余姚的《三老碑》颇得六舟青眼,誉为“两浙第一碑”,关于其出土地点和时间尚有争议。王屹峰围绕此碑与拓文所作的评议,对《三老碑》的进一步研究或有启发。

  嘉庆年间,江南湖州、海宁、绍兴等地陆续发现许多南朝墓砖。这批墓砖两侧皆有文字,有详细墓志,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张叔未、张燕昌、陆心源等人争先大量购入,古砖遂进入金石学视野。王屹峰以《古砖花供》做题,可见六舟于此之精道。王屹峰言及六舟藏砖超过500种,所见更不计其数,六舟亦以诗文表达自己对古砖之爱,命其轩曰“磨砖作镜”,且以古砖全形拓补以花卉作清供之图,自称“花插”“砖盆供石”“古砖花供”。六舟对19世纪艺术的贡献,更体现在他的《百岁图》系列的“八破画”创作。八破画从中国传统的“敬惜字纸”发展而来,显示一种残缺的圆融美。六舟将拓片图像引入八破画,另类的复制粘贴里暗含吉祥寓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较之20世纪的现代艺术,亦不逊色。

  六舟主要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恰是金石学蓬勃之期;他对这一领域的痴迷,很能代表当时的文人趣味。更何况,他身兼僧人、文士、拓工三重身份,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样本选择。世间学问千百种,各有门道,无人能样样皆通,阅读功在稍叩门扉。以六舟事迹为切口进入19世纪的金石世界,我们普通人亦可略窥小径。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