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20
- 2024-11-07
- 2024-11-03
- 2024-10-25
- 2024-10-22
宽容个性乃是创新之本
世上总有那么些“有个性”的人,让人很不爽:大家都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他偏要抬杠,“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还牛皮哄哄地显摆,“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就你能?你这么能,咋不上天呢?很多有个性的人就在这样的嘲弄中“果然”回归正常,“终于”泯然众人矣。
但——剧情不时也有反转,世上偏偏有那么“一小撮”个性份子在怀疑和嘲弄中默默地逆袭,真的“上了天”,当他们披着华丽的外衣出现在整个世界面前的时候,收获的是人们的顶礼膜拜。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大家对银行的垄断“无话可说”时,马云这只有个性的“蚍蜉”偏偏要“撼”四大行这课“大树”,不仅“有话要说”,还口出狂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时多少银行界大佬笑得合不拢嘴,但当余额宝疯狂扩张时,他们吃惊得下巴都掉了,急吼吼的要绞杀马云!马云靠什么改变银行?靠的是余额宝的金融创新!但当初的银行若不是仗着店大欺客的心态,而是放下架子和这个有个性大脑袋的愣头青商量,说不定也不会闹得脸面尽失。
这就是当下社会对待创新的态度:利益既得者、守成者和一群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总是对创新的事物怀疑、嘲笑、反对、阻挠甚至仇视;而创新者往往要冲破万难才能拨云见日,才能为人们所接受、欣赏乃至膜拜。由此可见,要创新,社会这一关,难啊!
但创新对一个人,对一个企业乃至对一个国家民族太重要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社会,复制粘贴理直气壮,山寨剽窃横行霸道,人们一边享受着山寨产品带来的实惠,一边怒斥创新能力的缺失。在创新能力已经成了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的今天,重申创新的重要性显得尤为迫切。更何况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当初的创新者如果固步自封,亦会很快被历史无情地抛弃。百年老店柯达轰然倒塌,手机巨头诺基亚凄凉破产就说明了“不创新,就灭亡”。基于此,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乎其时。
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浙江某市大气磅礴地宣称: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周期投入5000万元,邀请两院院士,培养100个“乔布斯”式领军人物,结果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这让人想到大跃进时“村村都出郭沫若”,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那么慢点,寄希望于从娃娃抓起行不行?答案是:不行!中国教育科学院调查了恢复高考至2011年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发现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教科院的另一个调研结果显示,抽查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据此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在创新这一块,教育的耳光够响!不光现代的教育如此,古代的教育似乎也是如此,中国科举史上有多少状元做出过突出成就的?相反倒是有不少考场失意者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顾炎武将天下与国分开,开创性地提出后人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蒙思想,卓然成为一代思想大家。他的创新性,似乎他与生俱来的个性有莫大关系。
那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笔者以为:呼唤创新,不如从宽容个性开始。几乎所有的创新者都是有个性的,有的甚至个性十足,十分叛逆。所有的创新,在修成正果前都叫个性与叛逆!创新这粒种子是需要社会文化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而这个土壤就是宽容。“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无话则长”则是独出机杼,或许是个性的彰显,或许是质疑,或许是抬杠,或许就是青春年少的轻狂甚至就是偏执的思考。让我们来做这个土壤,不妨容忍他们,因为一万个不以为然中或许就有一个乔布斯的创意,而一百个创意中只要有一个伟大的创意得以实现,就是伟大的创新,将大大地改变世界,甚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