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教师天地    心可鉴,梦为马 ——顾炎武诗歌中的精神唱响

心可鉴,梦为马 ——顾炎武诗歌中的精神唱响

创建时间:2017-01-02

爱诗之人,看待世界和人生多多少少带着一点理想主义的倾向,而这种追求理想的执着是来自于生命历程中的遭遇和苦难。顾炎武的现实困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明朝灭亡之殇给予那代人的切肤之痛;一是家庭财产之争给予他对世事和人生的苦涩品茗。他一生在战火、流亡、游隐、仕宦、抗争、复国的现实矛盾中挣扎,但他并未为挫折束缚,反而激发了他对盛世太平、生命安定的热情追索。

经历了离乱之苦、感受了乱世人心的顾炎武,倾尽一生心力,努力寻求“正人心、拨乱世”的方法。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浩瀚书海和万里江山中探索“经世致用”的可行之法,在经、史、音韵、地理、金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不愿继承文人之衰风颓气,与只会舞文斗墨、空谈性灵的“末世”文人划清界限。诗歌之于他,是业余爱好,他自说“余事为诗”。这一文学爱好记录了他走过的山川河流,也细致描绘了他的心路历程,更抒发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理性思考。他的诗歌,是人民于腐朽社会和纷乱战争中的疼痛与哀伤,是儒林义士们于现世困境及理想社会中的叹息与纠缠,是文化与理想于灰暗时代的星星之火,是顽强与自尊的民族精神于艰难困苦和荆棘绝壁中的生生不息。

为何说顾炎武的诗歌具“诗史”意义?是明末清初易姓改代之历史的纪念。他的诗歌记录了百姓真实的痛苦:“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是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生活的深情刻画;“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是对捍卫祖国疆土的士兵悲壮的感动及对故国京都的深刻怀念;“桃叶复桃根,残英委白门。相逢冶城下,犹有六朝魂”是对孤弱女子可怜遭遇的同情。他是历史的观察者:“求官逢硕鼠,驭将失饥鹰”描绘了明末官场丑态;“分题赋淫丽,角句争飞腾”、“蓟门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是他对清初官场中汉族文人争相富贵、有失民族气节的热闹场面的嘲讽;他静思朝代更迭之因,发出“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的慨叹。同时,他也是历史的亲历者:“荣枯心易感,得丧理难平”的困顿,“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的失落,“绕树飞初急,寻柯宿转迟”的惊心,“春非我春,秋非我秋,惟有桃花年年开,溪水年年流,为君酌酒长无愁”的惆怅。这些复杂的身世之感、国殇之痛交织在一起,成为他诗歌中的情感底色,沉郁而悲凉。

他自幼发愤读书,以求经世致用之法,奈何遭遇国破家亡、山河故去的时局,一身抱负无从施展,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忧愤郁结。他怀着“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的壮志;“一身长瓠落,四海竟沦胥”,将个人遭遇与天下兴亡栓系一体;在“默坐悲先代,劳歌念一生”中苦苦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向往着“何时结屋依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的隐逸逍遥生活;游隐北上,用双腿丈量着故国的土地,“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在名山大川、边关狭隘中留下对世事和生命个体的思索;始终不忘“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的初心。他是有良知的读书人,是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普世情怀的读书人,是在东奔西走、漂泊无依的生活中不愿放逐灵魂的读书人。

是对华夏灿烂文化的足够自信,使他“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期许一个河清海晏的“终极”社会;尽管“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社会纷乱晦暗,理想的征途艰涩崎岖,他仍坚持梦想,“向日心常在,随阳愿未亏”;他相信友谊与团结,叹惋“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但在困境面前毫不屈服,把个人理想与天地铸熔在一起;他虽孤独于“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但仍保持“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的乐观精神;“黄巾城下路,独有郑公山”表达了他对“求真、向善、臻美”的信仰和坚持。他的内心因梦想而强大,生活因梦想而丰富,人生因梦想而崇高。

用一颗诗心去面对生活,苦难也变得飘渺,功业也渐成虚空,生命的价值也渐向更高远的天空。他甘于平凡的生活,却不愿甘于平庸的理想,有着“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的不死不休;他遇困境而超拔,“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在现实磨砺中越挫越勇;他在追逐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忘却了自我,“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向中华民族发出的的呐喊,他要唤醒每一个灵魂深处有责任感的人。顾诗的精神力量,如乌云中熹微的阳光,照亮了千万双黑暗的眼睛。

今天的我们,从文字的排列组合中,领略诗歌之美,体味先辈的喜怒哀乐,但毋忘这些文字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我们曲解“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精神追求,彰显个性与自由意志,强化个人利益,却逐渐忘却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我们在生活的困境和苦难中,日渐虚弱和渺小,便俯首甘为困苦的囚徒,为蝇头小利出卖高尚的灵魂。我们对错误与扭曲视而不见,渐成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冷漠旁观者,熄灭了生命应有的激情。我们是否早已忘却在真善美的享受中,逐渐蜕变成成物质的奴隶?

富足的物质生活不应成为堕落灵魂的温床,我们该从物质世界的满足中保持对崇高精神世界的想往,从平淡的人生中寻找到可以作为归宿的心灵家园。也许有人会说,诗歌,是文人娱乐消遣、宣泄情感的滥用方式。它又何尝不是美丽人生的点缀?正是诗歌中真情的流露,使虚空无力的人生显得生动而绚烂。尽管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但困扰人生的难题却在周而复始的更替中不断重复,不安与纠结围绕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我们带走什么,又将留下什么?这些哲学思考几乎困厄着每一个灵魂。诗人如哲人般思考人生,通过苦难与挣扎获得灵感,诗歌弥补人内心的缺憾与不足,重赋人生深刻的内涵,便如在另一世界中建构出一个极致而唯美的别样人生。

顾炎武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理想顽强不息的追求,让我们懂得爱的能力和奉献的力量。他给予受压迫下的中华民族团结与重振的力量,使读书人在困惑中的自我觉醒。成长中的同学们,向先贤宏伟深阔的精神世界无限靠近吧,在你们人生最有朝气和活力的年纪,正视人生的缺点与不足,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沉淀自己,丰富心灵,不畏困难,向永恒的真理与美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