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教师天地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

创建时间:2015-12-07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

——由二○一四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发的思考

张程远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9日 14 版)

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题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题中引文多作“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下文所引均以原文为准)。笔者认为,本题答案设计不科学。综观董仲舒的思想,其“屈民而伸君”主张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并不对立,他不仅没有背离民本思想,相反还是民本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一 孟子的民贵君轻与民本思想

    孟子生活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他认为,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相比而言,民更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生活安泰,民心大顺,近悦远来,不需前去招徕、百姓自己就会趋之若鹜。遇有外敌入侵,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军队。对《孟子》的原文,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而忽视下一句“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后者强调,如果能赢得民心,便可统一天下,成为天子。可见,在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孟子所说的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近代以来,人们习惯把孟子所说的民贵君轻称为民本思想或民本论。民本思想作为一个约定俗称的名词可以使用,但是如何理解值得思考。

    第一,孟子的基本观点是,无论是赢得天下还是治理天下,必须重视民。这符合民本思想的基本特征,即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孟子的民贵君轻,同时还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核心,即关注百姓,强调人民是社稷的根本。由此看来,孟子的民贵君轻,就是民本思想。

    第二,民贵君轻不是说在国家政治结构中民的地位高于君。中国古代的民本观念,是建立在尊君的立场上的。“民本”本质上是为君主的“邦宁”而考虑的,为尊君的目的服务。在君本位问题上,儒家与法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法家崇尚权威,儒家则推崇礼仪制度。儒家的礼不过是“知为皇帝之贵也”(叔孙通)的工具。正如丁守和先生所说:“民本学说在本质上不是民本位理论,而是君本位理论,是一种明智的,眼光远大的君本位理论。”

    近代以来,国人出于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曾根据时代需要对民贵君轻进行延伸解读。康有为指出,此孟子立民主之制,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郎擎霄在《孟子学案》中说,法人卢梭亦谓邦国之主权不在于一人,而在于众人,与孟子之意相近。在他们看来,孟子的民贵君轻,政治的主体在民而不在君,把民本等同于民主,这显然不符合孟子的原意。

    因此,孟子的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但民贵是指重民,而不是说民的政治地位高于君。在本质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很长时间没有根本突破。直到明清之际,当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思考如何限制君权的时候才有了一些新气象。作为儒学大家的孟子和董仲舒,都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因此也就不存在董仲舒背离原始儒学民本思想这一提法。

二 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与民本思想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董仲舒关于天、君、民关系的经典表述。董仲舒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加强皇帝的权威,于是强调“屈民而伸君”,主张民服从君,维护君主的权威和地位。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否定民本。民本是一种治国理念,君主的地位巩固后,如何治理民,才涉及到是否以民为治国之本。周桂钿先生甚至认为,“屈民”之民主要指的是诸侯国君。他认为,老百姓没有权力,无法与封建统治势力对抗。只有那些地方诸侯国君有实力与中央政权相对抗。董仲舒曾经亲见景帝时代的吴楚七国之乱,屈民而伸君,可能就是从这一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屈民而伸君,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提出的口号(《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真理性》,《河北学刊》2001年第3期)。若依据这一解读,把“屈民”解释为背离民本就更难成立了。

    董仲舒认为,天立王并不是为了君主个人,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因此,只有那些安乐民众的人,天才会授予他王权;而对于那些残害民众的君主,天则会收回对他的授命。由此看来,“董仲舒所言‘天志’是以安乐民众为内容的。君主顺从‘天志’而治,就是要让民众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黄山书社2002年版,第170页)。董仲舒明确指出,君主只有博爱民众,才能王天下。可见,他强调君必须效法天地之仁,从而使“尊君”与“爱民”在天意的协调下达到统一和谐。这说明,董仲舒在神化皇权的同时,把君主置于天威之下,使皇帝对天亦有所畏,节制地主阶级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屈君以伸天’,包含了允许臣民起来进行汤武式的革命,并讨伐无道昏君的权力,也就包含了‘民本’思想。”(《董仲舒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51页)。李存山先生认为,秦以后,当儒家思想与秦汉制度相整合时,董仲舒提出“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此中虽有“三纲”之说,但也仍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董仲舒所谓“道”与“德”,同先秦儒家一样,都贯彻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从先秦到秦以后,儒家的民本思想一直延续。其间,董仲舒作为汉代的群儒之首,起了重要的传承作用(《董仲舒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综上可见,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蕴含了丰富的民本思想,他不但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传统,而且将其与天人学说融为一体。董仲舒身处的时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盘剥农民。他总结亡秦专任刑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思想。他上疏要求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主张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这些都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反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