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苏民:顾炎武哲学思想概述
对于顾炎武哲学思想的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前修和时贤多有创获。侯外庐先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特异精神”和思想方法的论说,张岂之先生对顾炎武文化史观的阐发,魏长宝先生对顾炎武所倡导的考据学的哲学底蕴和哲学理念的探索,周可真先生从“德性”、“问学”、“修治”三方面对顾炎武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以及海外学者对顾炎武的“私欲观”和伦理学思想的讨论,成为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就。本书试图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从顾炎武的问题意识入手,对其哲学思想的内在理路作一番认真的梳理。
顾炎武的哲学思想具有三大问题意识:一是从本体论上解决读书人“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问题;二是从认识论上解决“专用心向内”、只重“德性之知”而排斥“见闻之知”、以至“士无实学”的问题;三是从历史观上解决如何认识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为“通变宜民”的社会改革提供哲学依据,并坚定民族复兴之信念的问题。
顾炎武以《易》为宗、以史为归的哲学思想,正是围绕着以上三大问题意识而展开的:从消解宋明理学的先验本体论开始,引申出“经学即理学”的哲学研究路向,由此归宗于《易》,重建其“惟物”、“惟变”、“明体适用”的本体论学说;进而展开对“博学于文”的认识论问题的探讨,论述“下学上达”之方,把“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之认识的基础上;最后,以史为归,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具体分析,对“势有相因”、“通变宜民”的历史辩证法思想作了深刻的阐发。他所开辟的将哲学研究与日常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路向,为今人探索哲学如何面向生活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孤神明以深往兮,窥气运之大原。”每读顾炎武的著作,都不能不为他那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反省、对既往的思想文化进行冷峻而深沉之反思的哲学精神所感动。顾炎武的哲学思想,总是围绕着解决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而展开,体现着一位真正的哲人为中华复兴而上下求索的深沉的民族历史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一种面向实际、面向实践的哲学,是走向现实的人生的积极有为的哲学,是探寻民族复兴之路的哲学。顾炎武所代表的这一哲学路向,是中国哲学的十分宝贵的传统,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