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史地专题    顾炎武:人事才是决定国家的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顾炎武:人事才是决定国家的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创建时间:2015-10-06

    许苏民

    纵观三千年中国历史,总结明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顾炎武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而不是取决于自然灾异和变故。《日知录》卷二《不吊不祥》条中说:

    威仪之不类,贤人之丧亡,妇寺之专横,皆国之不祥。而日月之眚,山川之变,鸟兽草木之妖,其小者也。《传》曰:“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孔子对哀公,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为俗之不祥(原注:《家语》。)……自余所逮见五六十年国俗民情举如此矣,不教不学之徒满于天下,而一二稍有才知者皆少正卯、邓析之流,是岂待三川竭而悲周,岷山崩而忧汉哉。《书》曰:“习与性成。”《诗》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识时之士所以引领于哲王,系心于耇德也。
    他说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盛极一时的朝代,其之所以走向衰亡,都是由于政治的昏乱和腐败所造成的。国家的法制遭到破坏,正直的政治力量遭到打击迫害,奸佞当道,坏女人和宦官(指明朝天启年间皇帝的奶妈客氏和宦官魏忠贤)的专权,正是明王朝走向灭亡的不祥的先兆。而所谓日月之眚、山川之变、鸟兽草木之妖等等,不过都是小事而已。在人事与自然二者之间,人事才是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谓“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其实正是讲的这一道理。顾炎武还看到,朝廷中的政治昏乱又是与民间社会所表现出的“国俗民情”联系在一起的,晚明中国社会道德沦丧,正与朝廷中的政治昏乱互相映照,呈现出一种衰世的景象,所以顾炎武说“岂待三川竭而悲周,岷山崩而忧汉哉”。古人见“长安八水”中有三条河断流,而预言周朝行将灭亡;见岷山发生山崩,而忧虑汉祚之将衰。而顾炎武却说,周朝之灭亡,汉祚之将衰,并不需要借助于自然现象来预测,只要看当时的政治状况和国俗民情就可以知道了。“祈天永命之实,必在于观民。”人事,也只有人事,才是决定国家的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