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基地通讯    诵读亭林诗,感悟亭林精神

诵读亭林诗,感悟亭林精神

创建时间:2017-05-27

责任感教育是昆山一中的办学特色,丰富的校史、党史资源成为学校责任感教育的生动教材。2015年建成的“顾炎武思想”省级课程基地,更是成为学校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平台。顾炎武爱国忧民、人格傲岸、学术不朽、思想深刻,世代受人景仰。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梁启超称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把亭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以新一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向世界证明,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昆山一中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最大期许,也是对顾炎武最好的纪念。

这段话出自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巡礼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纪录片2017年5月初制作完成,通过课程基地“心同山河”网站和昆山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平台等途径对外发布,得广泛认可。

纪录片的配音铿锵有力、声情并茂、慷慨沉稳,令人印象深刻。2017年5月25日,纪录片的配音——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音员胡涛老师,来到我校。上午,与高二(9)班同学在课程基地互动教室畅谈自己的播音经历,给同学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下午,胡涛老师来到我校艺体馆,参加一年一度的红五月艺术节活动。今年高二年级艺术节的主题是“诵读亭林诗,感悟亭林精神”,胡涛老师和我校李明老师联袂为同学们朗诵了亭林诗。现场气氛热烈,两位老师表演十分精彩,深受师生好评。

胡涛老师朗诵的亭林诗篇目是《赋得秋柳》和《居庸关》;李明老师朗诵的是《屈大山人自关中至》和《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二人合诵的篇目是《劳山歌》和《悼亡》五首。

顾炎武是大思想家、大学者,更是杰出的诗人。顾炎武一生赋诗凡332篇428首,成就巨大,且影响深远。亭林诗沉郁苍凉,风格高古,深得杜甫的深理;典雅矜练,字字贴实,又得力于他作为杰出学者和思想家博学能文的功力。

我们期待,同学们能从亭林诗中感悟伟大的爱与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亭林精神,成为卓越的人。

公元1657年,45岁的顾炎武来到济南,写下了著名的《赋得秋柳》,写出了一种萧索衰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亡国的悲伤。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日斜。

公元1659年,47岁的顾炎武抵达北京,实地考察居庸关,作《居庸关》一诗,体现了顾炎武对历史冷静深刻的思考。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八荒,浮云夕日徧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羣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1666年,54岁的顾炎武在山西雁门结识屈原后人、岭南著名爱国诗人屈大均。二人初次见面,却已如旧交好友,顾炎武作《屈大山人自关中至》。该诗感人至深,将情感与文字、人格与诗格、人生与诗格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絶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1677年,65岁的顾炎武再次来到陕西华阴,与老友王弘撰相聚,作《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该诗寓情于景,情景相融,将个人的身世之悲、家国之殇、民生之苦熔铸于诗中,体现了顾炎武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1657年,45岁的顾炎武来到山东即墨。在劳山之行中,写下了《劳山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追溯了劳山的历史,颂扬了劳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山的眷恋之情。《劳山歌》从远景到近貌,从巍峨山势到奇花异草,从古老的齐国郡县到满目蒿蓬的败落村舍,洋洋洒洒写了300 多字,把劳山“崔嵬势压齐之东”的高峻和“烟雾合沓来千峰”的秀色,描写得淋漓尽致。劳山名声的远播,顾炎武功不可没。在众多游历劳山的文人墨客中,顾炎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名字将永远与劳山共存,世代受到劳山人民的缅怀和景仰!

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

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包鸿蒙。

幽岩秘洞难具状,烟雾合沓来千峰。

华楼独收众山景,一一环立生姿容。

上有巨峰最崱屴,数载榛莽无人踪。

重厓复岭行未极,涧壑窈窕来相通。

天高日入不闻语,悄然众籁如秋冬。

奇花名药絶凡境,世人不识疑天工。

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

至今号作神人宅,凭高结构留仙宫。

吾闻东岳泰山为最大,虞帝柴望秦皇封。

其东直走千余里,山形不絶连虚空。

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称域中。

以外岛屿不可计,纷纭出没多鱼龙。

八神祠宇在其内,往往碁置生金铜。

古言齐国之富临淄次即墨,何以满目皆蒿蓬?

捕鱼山之旁,伐木山之中。

犹见山樵与村童,春日会鼓声逢逢。

此山之高过岱宗,或者其让云雨功。

宣气生物理则同,旁薄万古无终穷。

何时结屋依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公元1680年,68岁的顾炎武身处陕西华阴。这年,原配王硕人在故乡昆山病逝。顾炎武痛哭,并设灵位祭拜亡妻,作《悼亡》诗5首。古诗以“悼亡”为题,是特指悼念亡妻。顾炎武的《悼亡》诗,不仅体现了对亡妻的真挚之情,更寓有对故国的忠贞之意。夫妻爱与民族情相交织,哀痛之思中勃郁着悲壮之气。

独坐寒牕望藳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谁知游子天涯别,一任闺芜日夜深。

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

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

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

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摩天黄鹄自常饥,但惜流光不可追。

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