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一中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2015年度实施情况
一、决定实施
在2014年9月建校九十周年之际,我校启动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在王志家校长征求意见时,我校历史组提出了历史教师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即当今中国教育诸多问题的根源是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莫不如此。历史组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属于深层德育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忽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德育教育终将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历史组进而建议,建设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用顾炎武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浸润师生,为深层德育教育探寻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新路,为学校德育教育找到坚实的抓手,抛弃长期以来德育教育的空对空模式。历史组的提议不但得到校长的高度认可,且在学校办公会议表决时全票通过。
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这个学校内部的工作决定,其影响却远超我们的想象。先是得到昆山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将其列为2015年昆山教育的实事工程;继而昆山市委宣传部、昆山市财政局、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顾炎武故居、苏州市名人馆等部门或单位也表示鼎力相助。苏州市教育局更是对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高度重视,快速通过市级评审,送交江苏省教育厅基教科。课程基地的两位顾问,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和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对我们的工作十分认同,许先生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周先生说顾炎武应该成为昆山的第一张文化名片,认为顾炎武的诸多思想具有永恒价值,值得弘扬和普及。
二、通过评审
2015年4月,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已经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基教科的答辩评审,正式确定为省级课程基地。在答辩评审中,我们提出的课程基地建设内容如下:
1、创设“古今融合”的教学环境。建设传统与现代风格交融的课程基地,内部设施包括专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展厅和放映厅等,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外部设施包括宣传栏、顾炎武雕像及纪念亭等。
2、构建“步步提升”的教学模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三步教学”:第一步,认知感悟;第二步,研究体验;第三步,浸润内化。
3、建设“多层互动”的课程平台。建设具有展示体验功能的宣传平台、具有升华提高功能的交流平台、具有吸收辐射功能的社会平台。
4、开发“多元立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必修、选修、自读“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资源系,建立文本、数字、实物“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库。
5、成立“一体多维”的发展中心。把课程基地建成校本课程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德育工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家庭教育辅导中心。
6、探索“知行合一”的学习途径。探索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途径和广师博学的社会学习途径。
7、建立“动态追踪”的自评体系。从学生成长度、教师发展度、课程目标达成度和办学水平提升度等方面进行定期自评。
三、顺利开展
1、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是我校长期的文化教育工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江苏省财政厅和昆山市财政局联合提供600万人民币,用于场馆建设和其他各项投入。
2、2014年11月,王志家校长和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先后拜访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和老校友顾雨时先生,商讨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立事宜。
3、2014年12月,学校召开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筹备会议,初步建立课程基地组织机构。之后,组织历史组老师赴千灯顾炎武故居参观学习。
4、2015年3月,填写了《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申报表》,制定了《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送交相关教育部门,正式申请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
5、2015年4月初,正式组建课程基地核心团队。2015年4月12日,课程基地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观课程基地的实践基地苏州市名人馆。
6、2015年4月,王志家校长等一行四人,拜访我校老校友俞明先生,俞明先生为课程基地报纸《亭林风》题写了刊名。
7、2015年4月,著名书法家苏泽立女士为课程基地题写名称。
8、2015年4月,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申请十二五省级课题《基于顾炎武治行风范的师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策略研究》,2015年9月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课题。
9、2015年5月1日,课程基地的报纸《亭林风》创刊,至今已出版7期。
10、2015年5月,启动课程基地专家莅校指导系列活动。5月17日,课程基地首批两位顾问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和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莅校(2015年4月,我校王志家校长和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先后赴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登门拜访两位专家),对课程基地的核心团队进行专业指导。
11、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2015年6月,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与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联合举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我校2014级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征文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使学生对顾炎武的思想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更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次征文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9名。获奖文章陆续在一中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报纸《亭林风》上刊载。
12、2015年7月,我校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赴南京十三中参加全省课程基地研讨会。
13、2015年8月4日,山西傅山学社举行“傅山与顾炎武天下观”研讨会,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提交了题为“顾炎武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及现实教育意义”的论文,并代表“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在研讨会上发言。发言中,张程远老师介绍了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建设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对我校建立课程基地高度认同,并鼓励我们办好课程基地。张程远老师的文章得到一致好评,被编入傅山学社主办的第四辑《傅山论坛》。
14、2015年8月31日,顾炎武研究会和我校联合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研讨会”。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在对先贤思想的崇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圆满结束。然而,传承顾炎武思想铸就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以及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然任重而道远。
15、2015年9月,建设总面积达500平方米的课程基地专用展厅、专用教室、互动教室、放映厅(演播厅)、会议室、办公室、资料室等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校园文化中的课程基地元素也逐渐建设完成:在校园广场东侧,摆放了朱镕基题写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刻石;校园东北角的公园,建有以顾炎武诗文为主题的两座文化墙,外侧分别展示顾炎武的治学方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顾炎武的治行精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校园中的宣传栏,制作精美,内容以顾炎武经典名言为主,文化气息浓郁;教学楼中的顾炎武元素主要体现在教室讲台上方的标语中,高一、高二、高三教室的内容分别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行政楼,一楼大厅的文化柱以古色古香的形式展示顾炎武的治行精神。这些设施设计风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和谐典雅,为学生营造了“古今融合”的教学环境。
16、2015年9月,课程基地基础教材(必修)《人师顾炎武》和一期开发的选修教材《顾炎武名言释读》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选修教材《顾炎武诗歌中的家国情怀》、《顾炎武交友之道与北游研究》等也在编写之中,预计2016年出版。同时,高一年级开设必修课,每两周一节课;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每月1节课;高三年级开设讲座课,每学期1次。《人师顾炎武》,全书近39万字,彩色印刷。该书分为“生平——辗转流离,逐客无家”“学术——博古通今,学行合一”“责任——普世关怀,仁为己任”“道德——怀瑾握瑜,道德楷模”“文章——有为而言,诗文大家”等五大板块,共20课。昆山市书法家程振旅先生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7、2015年9月,课程基地开展“顾炎武诗歌主题书法展”。顾炎武文学上很有造诣,但由于他广学多识,以大思想家名世,且其自身不以文人自居,因此后世对其文学思想和成就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学术思想。沈德符评价他说:“肆力于学,……无不穷极根柢,韵语别的事也。然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愿作第二流人。” 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评价顾炎武著名的七言律诗《海上》四首时说:“独超千古,直接老杜。”为了让广大同学初步了解、学习顾炎武的诗歌,从诗中体会亭林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展示学生的书法才能,2015年9月,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中举办了“亭林精神,家国情怀——顾炎武诗歌主题书法作品展”。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共征集到硬笔书法作品62件。这些作品不但展现了一中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更饱含着对顾炎武这位思想伟人的崇高敬意。昆山市第一中学在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展馆和学校橱窗中展示了部分作品,这些作品受到前来参加开馆仪式的领导和嘉宾的好评。另外,家长、教师和教师家属都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
18、2015年9月10日,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发表了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的文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启蒙思想》。文章强调:顾炎武思想体系的一个带有明显启蒙色彩的元素,体现在他批判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中。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传统的臣民观念,带有平等色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天下视为每一个人的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其隐含之意在于匹夫是公民而非臣民。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公民的概念,但是已经意识到了公民社会的构建对国家的重要性。他猛烈抨击在他看来导致道德沦丧的负面国民性,形成了以重塑国民道德为起点,以改变社会风俗为中心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19、2015年10月,课程基地专门网站《心同山河》正式开通,成为课程基地的重要一员和宣传窗口。网站设置“坎坷一生”“渊粹学术”“傲岸人格”“经典亭林”“苍生为念”“博学有耻”“社会责任”“反腐倡廉”“诗文并茂”“学生天地”“教师天地”“专家顾问”“史地专题”“学界之声”“基地通讯”“亭林之风”“图片中心”“视频中心”等专栏,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目前,网站的文章和报道已超过500条。
20、2015年10月12日,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泗洪中学副校长、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顾问周明应课程基地的邀请来到我校,参观了新落成的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场馆,并结合教学和自身实践经验,对历史组教师进行了题为“换个姿势领跑——历史科研的‘病根’与‘药方’”的讲座。周老师的讲座不仅给中学历史的教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还给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建设以很大启发。建设课程基地同论文创作一样,需要正确的选题、新颖的立意、开阔的视野、广泛的交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将顾炎武思想与高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需要教师安下心来对顾炎武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如周老师所期许的那样,给学生“光明的拐杖”、“温暖的炉火”、“花朵一样的微笑”和“大海一样的襟怀”。
21、2015年10月16日,我校举行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暨校本教材发行仪式,应邀前来的有省市教育部门的领导、顾炎武研究会的代表、我校的老校长和老校友,还有课程基地的专家顾问、媒体记者,以及我校历史、地理、政治、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和部分高一高二学生等。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马斌处长、及《光明日报》记者徐畅出席了此次活动。2015年11月19日,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中向全校师生宣读了许苏民在揭幕式上的讲话《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引发广泛共鸣。讲话中说: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光辉思想,他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有人说顾炎武认为保国与匹夫无关,这是不对的。古人读书,提倡“读一句书要识其正面背面”,要有从无字的地方看出字来的眼光。“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隐藏了“肉食者鄙,不足与谋”的意思,而后面所说的“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正是着眼于唤起每一个普通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从而更为自觉地投身民族保卫战争。从顾炎武热烈讴歌江南人民、河北人民、山东人民的抗清斗争,甚至亲自去动员少林寺的和尚参加抗清斗争,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顾炎武的学术宗旨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我认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与他提倡的学术宗旨是分不开的。我们如今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也要像顾炎武那样做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要把爱国落实到我们的学习中,落实到我们的人格培养上。
22、2015年10月21日,《昆山日报》“教育周刊”以“市一中省级课程基地揭牌”为题,报道了我校课程基地揭牌仪式。报道说:10月16日,市第一中学省级课程基地——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正式揭牌,校本教材《人师顾炎武》同时发行。据悉,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是市一中一项长期的文化教育工程,旨在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在宣传和普及顾炎武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师生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学校去年底筹建课程基地,在硬件方面包括宣传栏、展厅、雕像、图书室、教室、会议室等;在软件方面则包括报纸《亭林风》、杂志《苍生为念》、网站《心同山河》以及教材开发等。教材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基础,由学校老师共同编写的必修教材《人师顾炎武》于2015年9月出版,全书近39万字,分4章20课,供学校高一师生使用。
23、2015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以《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为题,在第06版“教科新闻”板块报道了我校课程基地揭牌仪式和建设成果。报道说:日前,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苏昆山第一中学举行。该课程基地以顾炎武精神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价值,实施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旨在将顾炎武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人格风范和脚踏实地的学风融入校园,浸润师生心灵。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将在高一年级开设必修课,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高三年级开设活动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展馆、顾炎武故居等地参观体验,并邀请专家学者在学校讲座。此外,课程基地还通过组织征文、演讲、书画比赛等活动,将顾炎武精神内化到学生内心。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顾问、南京大学教授许苏民认为,以顾炎武为典范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是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在中学的创建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据悉,该课程基地不仅建成了可体验互动的主题展馆、文献资料室,而且编写了相关课程的必修或选修教材,已初步形成集文本、数字、实物于一体的课程资源库。
当天,这一报道被“搜狐网”“腾讯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文明网”“凤凰网”“中国社科网”“东方网”“中国江苏网”等多家知名网站转载。
24、2015年11月2日“光明网”以“江苏昆山: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为题,配图深入报道了我校课程基地揭牌仪式和课程基地建设细节。当天,这一报道被“中国新闻网”等多家知名网站转载。
25、2015年11月5日,《昆山日报》“综合新闻”栏目以“顾炎武展馆参观体验”为题,对我校课程基地做了图片报道,新华网转载了这一报道。
26、2015年11月29日,王志家校长撰文强调,建设好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而且要有信心也有责任把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好,以更好地贯彻执行《纲要》提出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要求。
27、2015年12月28日上午,江苏省教育评估远专家团考察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下午,应专家组要求,课程基地核心团队课程基地在场馆演播室进行了题为“基于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品位提升”的教师论坛。此次论坛由张丽丽老师主持,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及核心成员张亮、孙亮、宫雯、鞠清辉和汤恩嫔几位老师做嘉宾,部分老师做听众,对以顾炎武思想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教育展开了讨论。最后,三位评估专家对论坛进行了点评。他们高度赞扬了论坛的形式和内容,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专家指出,学校的内涵与品位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素养,责任感教育首先应该是对教师责任感的培养,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对学生负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才可能实现素质的提升,学校也才会形成有品位有内涵的校园文化。
28、2015年12月29日下午,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邀请我校的两位专家顾问,苏州大学的周可真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段志强博士来我校讲座,语文、政治、历史和政治教研组的老师参加了这次讲座。两位专家的讲座使在场的老师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张亮老师还和周可真教授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更加深入的交流。研究顾炎武生平、治学、为人,是弘扬顾炎武精神的立足点。我们希望专家莅校指导系列活动成为理解亭林精神、提升教师素质、打造校园文化的新平台。
29、2015年12月29日下午,张程远老师在课程基地互动教室为高一年级(2)班同学开设了《人师顾炎武》校本课程,并邀请了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段志强博士作为嘉宾,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式教学。在周教授看来,中国强调先义务后权利,而义务就是责任,当承担了责任以后,权利就在其中。段老师说,我们今天关注顾炎武,应该看到他在一个非常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时代里,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当我们抱怨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了自己个人发展的时候,要想想自己的支柱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学习顾炎武的价值所在。嘉宾们的精彩发言引起了在场同学的共鸣,许多同学意犹未尽。课后,同学们争相与两位嘉宾合影,并请两位专家在《人师顾炎武》教材扉页上签名。
同一时间,汤恩嫔老师在课程基地专用教室为高二年级(7)班同学开设了《顾炎武的诗歌世界——顾炎武“桃叶歌”赏析》,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汤老师强调:诗歌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顾炎武的诗歌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承继。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源自于他深厚的学识,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遗民身份的忌讳,因此,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典故来表达情志,了解他的诗歌,就必须去发掘他诗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情感,他的诗歌如同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他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主题: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理想与现实的抗争、个人与历史、与社会的融而为一,其思想精华及情感归宿正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凝炼。通过读顾炎武的诗,能够使我们更靠近传统文化、更靠近民族精神。
30、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刊《顾炎武研究》2015年刊,为我校课程基地开设专栏,拟发表我校师生共20篇与顾炎武思想相关的文章或诗歌,年刊将于2016年春出版。
31、课程基地正式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苏州市和昆山市教育部门多位领导、各类社会机构、兄弟学校和老校友等专程来校参观课程基地并指导工作。
32、2015年12月29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段志强老师莅临我校,作为是顾炎武研究专家,段老师被聘为课程基地顾问,并作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代表,同意与我校共建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从而使课程基地迈上一个新台阶,有了更高层次学术平台的支撑。
三.结语
2015年,对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来说是奠基之年,也是走向辉煌的起点。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课程基地的高度赞誉和期许,也感觉到广大师生受到亭林精神的感染和浸润。这是我们继续把课程基地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根本动力。
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顾问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评价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时说:“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建立是我省教育界的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它体现了当今教育家的很高的思想水平和远见卓识。”许教授的过誉之情,将激励我们把课程基地建设的更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