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基地通讯    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纪实

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纪实

创建时间:2015-12-03

(原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省级)建设纪实

一.建设背景

为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决定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

我校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考虑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亭林精神契合我校优良传统

我校创建于1924年,开昆山中等教育之先河,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90多年的岁月中,学校教师始终秉承“秉诚务实”的校风和“修德博识,崇实尚严”的教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勇担社会责任。

昆山先贤顾炎武是一代宗师,先生人格高尚,学术不朽。他的思想,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顾炎武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章,我们应该大力弘扬。

学校创立之初,德高望重的吴粹伦先生被聘为首任校长,他提出并亲自题写校训:诚笃朴实。诚笃朴实的核心就是至诚和至实,且内涵和外延丰富,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起点,还是责任与理想的源泉。诚发自于心,实外化于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无诚之实,缺少魅力,无实之诚,难免浮夸。唯至诚至实,方可成其大,铸其恢宏。

学者尊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他的风范被誉为亭林精神。作为大思想家的顾炎武,道德、文章并茂,是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言、立行的典范,历来受世人推崇。梁启超说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无疑是对一个学者的最高嘉许。顾炎武是至诚至实的典范,他也因此成为道德楷模和学术昆仑。顾炎武是一个丰富的人,亭林精神也是丰富的,“诚笃朴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亭林精神的核心。至诚与至实,造就了伟大的亭林精神。一中校训“诚笃朴实”与亭林精神如此契合,不止是一种缘分,更体现出江南文化的某种特质。历史有时候是偶然的,但永远都有必然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中继承和弘扬亭林精神,便成了特殊的文化使命。

通过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我们将向师生介绍顾炎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顾炎武的毕生追求和人生信念、顾炎武的学行精神、顾炎武光辉永驻的治国理念、顾炎武的学风与文风、顾炎武风范千秋的人格魅力、顾炎武的学术成就与价值等。

我们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目的就是要把顾炎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人格风范和脚踏实地的学风融合到校园,以此浸润师生。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实践,我们期待,顾炎武思想能够增益师生的生活智慧,改善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实施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没有人可以独自生活,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都有对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就是社会责任意识。与之相对,就是自私自利,即仅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生活。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群体来支撑,一旦这个群体的规模低于警戒线,便是先生所说的“亡天下”。当恶化到社会的整体都没有责任意识的时候,国家和民族也就失去了凝聚力,亡国也就在所难免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等,其根源,就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导致的个人私欲无限膨胀所致。换言之,现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正是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顾亭林先生一生,给我们留下了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最具永恒价值者,当属先生始终如一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高度社会责任意识不但成就了顾炎武的伟大,也是纪念和弘扬顾炎武的根本着眼点。

第一,高度社会责任意识造就了顾炎武以天下大任为灵魂的爱国情怀。

顾炎武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力量和源泉,是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他的爱国动机、爱国理念和爱国言行到处闪耀着社会责任意识的光辉,崇高而深沉。他的爱国精神难能可贵,历来为后世弘扬和学习,正源于此。

第二,高度社会责任意识造就了先生以足行万里为根基的学术精神。

顾炎武跋涉关山,调查研究,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思考。他的学术精神恰是其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凝结。他不是固守书斋高谈阔论的文人,他的生命与事业是在行走中实现的。  

第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造就了顾炎武以行己有耻为底线的傲岸人格。

顾炎武耿介绝俗的人格是大智大勇,敢于担当的体现,而不是独善其身的自娱自乐;是以天下为己任,严于律己的坚守,而不是自高自大的唯我独尊。他的耿介绝俗不是性格的偏执,而是建立在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基础上的一种人生信念,反映出他天下大任的高尚情怀和天地大爱的忧世心情。顾炎武的傲岸人格与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高尚的人格,不可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反之亦然。

第四,高度社会责任意识造就了顾炎武以天地大爱为核心的远见卓识。

顾炎武的思想之所以卓越不凡,是因为他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生命和人生价值归宿。济世经邦居于顾炎武价值观的核心位置,是顾炎武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与先贤相比,顾炎武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更为彻底,且贯穿其终生。他的远见卓识固然与他的阅读积累和超凡的才华与智慧密不可分,但最根本的还是源于先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社会责任意识是他博大精深思想的原动力,更是其思想历久而弥新的关键所在。

由此观之,我们以宣传普及顾炎武思想为切入点和载体培养师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有切实的现实意义的。

3.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于2014年3月26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纲要》指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核心的顾炎武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深挚的家国情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顾炎武表现出独特的爱国精神。他放弃科举,奋勇投入江南人民的民族保卫战争,从事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实学。为了民族的复兴,他弃家游学北中国,出入险阻,坚贞不渝。身处“沧海横流,风雨如晦”的时代,他始终沉着坚定地思考时代提出的民族复兴的思想文化主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上下求索,殚精竭虑。《纲要》强调,高中生应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顾炎武坚定的爱国思想和理性的爱国实践,具有永恒的价值,仍是今天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源泉。这与《纲要》提出的教育要求高度契合,为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也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的十分恰当而有效的方式。

顾炎武之所以卓越不凡,不仅仅因为他是大思想家和爱国者,还在于他终其一生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在于他对民生的关怀。他所思所论,以天下苍生为念,令人肃然起敬。他的思想重心在民间,在平民百姓,在他看来,使“匹夫匹妇被其泽”才是人生价值的归宿,不为民生着想,就是“无本之人”。顾炎武在哲学、伦理道德、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思想中,都倾注了对民生、对社会、对人与自然、对他人的关怀与关注。《纲要》强调,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顾炎武都是可以风范千秋的楷模,足以垂范后世。以顾炎武“仁以为己任”的天地大爱情怀感染高中生,升华他们的理想和境界,对于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有裨益。

顾炎武是中华民族一座高耸入云的道德丰碑,他的圣贤风范和耿介绝俗永泽后世。顾炎武把“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为学宗旨与处世之道,体现了他所倡导的朴学学风和人格塑造的内在一致性。顾炎武之所以超迈前贤,伟然自立,就在于以言耻为先,将为学与为人合为一体,并作为他的毕生追求。顾炎武始终以儒家君子甚至圣人的人格标准约束自己的治行,是“中华十大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恭、省)的典范。顾炎武一生耿介绝俗,不与流俗合污,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历来受后世推崇。梁启超称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说“他的感化力所以能历久而常新者,不徒在其学术之渊粹,而尤在其人格之崇峻”。顾炎武是道德、学问兼备的大儒,他严谨规范的学术道德和虚怀若谷的治学精神所折射出的高尚人格和道德风范,是后世学习的榜样。《纲要》强调,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以顾炎武为榜样,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对于完善高中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意义不言而喻。

二.建设过程

1.确定主题

在2014年9月建校九十周年之际,我校启动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在王志家校长征求意见时,我校历史组提出了历史教师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即当今中国教育诸多问题的根源是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莫不如此。历史组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属于深层德育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忽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德育教育终将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历史组进而建议,建设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用顾炎武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浸润师生,为深层德育教育探寻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新路,为学校德育教育找到坚实的抓手,抛弃长期以来德育教育的空对空模式。历史组的提议不但得到校长的高度认可,且在学校办公会议表决时全票通过。

2.广受支持

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这个学校内部的工作决定,其影响却远超我们的想象。先是得到昆山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将其列为2015年昆山教育的实事工程;继而昆山市委宣传部、昆山市财政局、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顾炎武故居、苏州市名人馆等部门或单位也表示鼎力相助。苏州市教育局更是对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高度重视,快速通过市级评审,送交江苏省教育厅基教科。课程基地的两位顾问,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和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对我们的工作十分认同,许先生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周先生说顾炎武应该成为昆山的第一张文化名片,认为顾炎武的诸多思想具有永恒价值,值得弘扬和普及。两位先生还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于2015年5月来校对课程基地的核心团队进行专业指导。著名书法家苏泽立欣然为课程基地题字。

3.通过评审

2015年4月,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已经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基教科的答辩评审,正式确定为省级课程基地。在答辩评审中,我们提出的课程基地建设内容如下。

(1)创设“古今融合”的教学环境。建设传统与现代风格交融的课程基地,内部设施包括专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展厅和放映厅等,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外部设施包括宣传栏、顾炎武雕像及纪念亭等。

(2)构建“步步提升”的教学模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三步教学”:第一步,认知感悟;第二步,研究体验;第三步,浸润内化。

(3)建设“多层互动”的课程平台。建设具有展示体验功能的宣传平台、具有升华提高功能的交流平台、具有吸收辐射功能的社会平台。

(4)开发“多元立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必修、选修、自读“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资源系,建立文本、数字、实物“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库。

(5)成立“一体多维”的发展中心。把课程基地建成校本课程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德育工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家庭教育辅导中心。

(6)探索“知行合一”的学习途径。探索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途径和广师博学的社会学习途径。

(7)建立“动态追踪”的自评体系。从学生成长度、教师发展度、课程目标达成度和办学水平提升度等方面进行定期自评。

4.顺利开展

(1)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是我校长期的文化教育工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江苏省财政厅和昆山市财政局联合提供600万人民币,用于场馆建设和其他各项投入。

(2)2014年11月,王志家校长和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先后拜访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和老校友顾雨时先生,商讨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立事宜。

(3)2014年12月,学校召开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筹备会议,初步建立课程基地组织机构。之后,组织历史组老师赴千灯顾炎武故居参观学习。

(4)2015年3月,填写了《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申报表》,制定了《昆山市第一中学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送交相关教育部门,正式申请建立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

(5)2015年4月初,正式组建课程基地核心团队。2015年4月12日,课程基地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观课程基地的实践基地苏州市名人馆。

(6)2015年4月,王志家校长等一行四人,拜访我校老校友俞明先生,俞明先生为课程基地报纸《亭林风》题写了刊名。

(7)2015年4月,著名书法家苏泽立女士为课程基地题写名称。

(8)2015年4月,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申请十二五省级课题《基于顾炎武治行风范的师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策略研究》(目前已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课题)。

(9)2015年5月1日,课程基地的报纸《亭林风》创刊,至今已出版7期。

(10)2015年5月,启动课程基地专家莅校指导系列活动。5月17日,课程基地首批两位顾问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和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莅校(2015年4月,我校王志家校长和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先后赴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登门拜访两位专家),对课程基地的核心团队进行专业指导。

(11)2015年6月,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与我校课程基地在我校联合开展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

(12)2015年8月4日,山西傅山学社举行“傅山与顾炎武天下观”研讨会,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提交了题为“顾炎武的高度社会责任意识及现实教育意义”的论文,并代表“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在研讨会上发言。发言中,张程远老师介绍了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建设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对我校建立课程基地高度认同,并鼓励我们办好课程基地。张程远老师的文章得到一致好评,被编入傅山学社主办的第四辑《傅山论坛》。

(13)2015年8月31日,顾炎武研究会和我校联合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研讨会”。

(14)2015年9月,建设总面积达500平方米的课程基地专用展厅、专用教室、互动教室、放映厅(演播厅)、会议室、办公室、资料室等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校园文化中的课程基地元素也逐渐建设完成:在校园广场东侧,摆放了朱镕基题写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刻石;校园东北角的公园,建有以顾炎武诗文为主题的两座文化墙,外侧分别展示顾炎武的治学方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顾炎武的治行精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校园中的宣传栏,制作精美,内容以顾炎武经典名言为主,文化气息浓郁;教学楼中的顾炎武元素主要体现在教室讲台上方的标语中,高一、高二、高三教室的内容分别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行政楼,一楼大厅的文化柱以古色古香的形式展示顾炎武的治行精神。这些设施设计风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和谐典雅,为学生营造了“古今融合”的教学环境。

(15)2015年9月,课程基地基础教材(必修)《人师顾炎武》和一期开发的选修教材《顾炎武名言释读》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选修教材《顾炎武诗歌中的家国情怀》、《顾炎武交友之道与北游研究》等也在编写之中,预计2016年出版。

(16)2015年9月,课程基地开展“顾炎武诗歌主题书法展”,学生、家长、教师和教师家属都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

(17)2015年9月10日,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发表了课程基地负责人张程远老师的文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启蒙思想》。

(18)2015年10月,课程基地专门网站《心同山河》正式开通;杂志《苍生为念》正在编辑中。

(19)2015年10月12日,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泗洪中学副校长周明,莅校指导课程基地工作,并被聘为课程基地顾问。

(20)2015年10月16日,我校举行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暨校本教材发行仪式,应邀前来的有省市教育部门的领导、顾炎武研究会的代表、我校的老校长和老校友,还有课程基地的专家顾问、媒体记者,以及我校历史、地理、政治、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和部分高一高二学生等。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马斌处长、及《光明日报》记者徐畅出席了此次活动。

(21)2015年10月21日,《昆山日报》“教育周刊”以“市一中省级课程基地揭牌”为题,报道了我校课程基地揭牌仪式。

(22)2015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以《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为题,在第06版“教科新闻”板块报道了我校课程基地揭牌仪式和建设成果。当天,这一报道被“搜狐网”“腾讯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文明网”“凤凰网”“中国社科网”“东方网”“中国江苏网”等多家知名网站转载。

(23)2015年11月2日“光明网”以“江苏昆山: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揭牌”为题,配图深入报道了我校课程基地揭牌仪式和课程基地建设细节。当天,这一报道被“中国新闻网”等多家知名网站转载。

(24)2015年11月5日,《昆山日报》“综合新闻”栏目以“顾炎武展馆参观体验”为题,对我校课程基地做了图片报道,新华网转载了这一报道。

(25)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刊《顾炎武研究》2015年刊,为我校课程基地开设专栏,拟发表我校师生共20篇与顾炎武思想相关的文章或诗歌,年刊将于2016年春出版。

(26)课程基地正式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苏州市和昆山市教育部门多位领导、各类社会机构、兄弟学校和老校友等专程来校参观课程基地并指导工作。

三.结语

我校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秉持“诚笃朴实”的校训,去标签化,去形式化,追求实用与实效,脚踏实地,让师生在切实的课程基地活动实践中内生人文关怀,探索深层德育教育;把顾炎武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联系在一起,是因为顾炎武傲岸至伟的一生,足以支撑这一精神重担;同时,也是因为我们对顾炎武思想的研究与宣传将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做起,有信心把课程基地建设的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用一个历史人物来进行深层德育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我们相信顾炎武的精神力量,也相信我们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阶段,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我校课程基地两位专家顾问的见解与这一要求的内涵高度一致。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说:“我们研究顾炎武思想,本质上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不应该只是流于空洞的口号或停留在一般的原则上,而是应当务实地将这种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服务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在课程基地揭牌仪式讲话中说:“20世纪有远见的西方学者认识到,中国哲学既比德国古典哲学优越,也比英美经验论高明。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的世界历史依据的。”他还说:“爱国,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像顾炎武那样博学于文,熟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像顾炎武那样博学于文,还要具有顾炎武那样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批判性思維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像顾炎武那样行己有耻,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我们的民族气节,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我们的人格和国格。我们要通过学习顾炎武,来培养我们的人格和国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守住我们的道德底线,从而以新一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向世界证明,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把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建设好,以更好地贯彻执行《纲要》提出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要求。

最后,引用周可真教授的一段话,以提高我们建设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的自信:“顾炎武时代遂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从而,顾炎武作为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第一流人物,其思想和立身处事在某些方面便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或者至少能给我们以某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