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标题    课程基地    省级课题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人生航向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人生航向

创建时间:2022-05-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方向。要充分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专题教学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加强中国梦教育,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人生航向,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牢记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中国梦教育的自觉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实现中国梦的朝气和活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加强中国梦教育,对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使命追求。随着国情、世情的不断变化,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对社会主义前景缺乏信心等问题。要用中国梦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把好“总开关”、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自觉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

  中国梦教育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导向。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异见分子”把青年学生作为重点对象,与我争夺人心。加强中国梦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梦教育必将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青年学生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加强中国梦教育,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主动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强化教育引导,切实增强中国梦教育的主动性

  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发挥“四进”主渠道作用,强化中国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追梦自觉。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要把专题课作为通识必修课程正式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集体备课、分模块讲解和小班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成立课程督导组,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党支部带头示范作用。高校辅导员要带头加强中国梦的学习和践行,选拔培养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督促、指导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夯实中国梦教育的基层基础。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主题交流会、辩论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国梦的学习和宣讲。同时,依托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开展立项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切实增强中国梦教育的主动性。

创新教育载体,切实增强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

  要创新教育载体,积极拓展中国梦教育的形式和渠道,让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升学习成效。

  用好学术资源载体。以名师大讲堂、社科大讲堂等校内外学术知识普及平台为载体,加大对中国梦的宣传普及力度。邀请哲学、经济、法律、历史、管理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撰写有关论文,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的理论解读。

  用好互联网载体。要建立中国梦教育的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建立学生干部、班级微信群,适时发布相关解读,不断增强网络阵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用好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围绕中国梦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学习分享会,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激发他们刻苦学习、投身实践,把梦想化作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和坚实行动。

提升践行水平,切实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青年大学生要结合时代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人生梦想。

  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认同感。要面向省内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结合学生专业和特长,组建多支院级志愿团队,促进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中国梦。

  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使命感。高校辅导员要客观公正开展学生素质测评,严格落实好“奖贷助补减”要求,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妥善处理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学生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帮助,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关爱。

  以实践引领带动提升责任感。要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实际出发,立足所学专业,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张书洋,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19日 06版) 作者:张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