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尚贤爱才家喻户“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
“学习笔记”按:中国自古就有尚贤爱才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也客观上促使中国出现了政治人才、军事人才、实业人才的大井喷,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更是鼓励“干一行爱一行”,从高精尖科技到普通劳动岗位,人才比比皆是……现在进入了21世纪,什么最宝贵?当然还是人才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论述了人才对于中国的极重要意义,《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更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那么接下来,就让“学习笔记”小组带你一同去看看,总书记关于人才,究竟都说了哪些内容?
序章 总则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2016年5月6日,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第一章 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
“学习笔记”批注: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实力。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惟有人力资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谁掌握了人才竞争这个关键,谁就能永续发展、长盛不衰。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关键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章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国是科技人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其中不乏顶尖人才。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国家的人才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这项工作,有些企业、科研院所已经做了,我到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去,也同这些从国外引进的人才进行过交谈。这方面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不独在高端和新兴领域,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各领域都渴求人才。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对不少企业来说一才难求;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人才,也大有用武之地;文化、艺术类人才,将为“文化强国”增添新的活力;餐饮、酒店、中介等服务业人才,我们敞开怀抱欢迎。既有高层次人才,也有普通人才;既有创新型人才,又有操作型人才,方能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形成完整的人才价值链,达致人才生态平衡。各级各类人才能够尽情挥洒才智,国家发展将因之产生强劲动力。
第三章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学习笔记”批注:创新是人才固有的禀赋。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教授曾说:“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富贫瘠或者资本存量的多寡。”因此,要优化创新生态,牢牢抓住“人”这一创新根本,使各行各业的人才在创新中更好受益,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第四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尚贤者,政之本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尊重人才不是口号。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克服“重物轻人”的思想观念,舍得向人才投入,由“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扫除一切阻碍人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与一切妒才压才贬才轻才的现象作坚决斗争,努力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留才厚才的生活环境、爱才敬才的文化环境。当然,真正的尊重人才,不仅在于给予,也要正面引导,在引导人才埋头干事的同时,不必在物欲上患得患失,更不能因为回报的多少影响作用的发挥。
第五章 以改革促进人才使用
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当前的人才体制弊端主要集中在职称评定机制、评先评优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三个方面。
职称评定机制的问题主要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和评价。评职称以发表论文为准入,而职称评审机构对论文的评审唯一根据就是以发表为原则,根本不审查论文作者的真假和实际质量。由此造成一种现象:高职称者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者不一定高职称。这种体系不但不利于学术研究,而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评先评优机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评先评优,一直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主要是采取集体推举和表决,结果往往产生能力强、业务棒、业绩多者被排挤,能力差、业绩平、人缘好者被评优这种不正常现象。“评先进”成了“评人缘”,这种让能干事、干事多者吃亏的评先评优导向会使团队变得越来越平庸。
人才选拔机制弊端主要在于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目前有很多创新型人才因为这种壁垒和障碍被排斥于公务员队伍之外,而不少机关部门却人浮于事,一些人捧着金饭碗不干事,却聘用编外人员干事,如此一来,干事的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不干事的人却凭着原有的身份坐享其成,机关队伍变得越来越臃肿。
特别篇 哪些人才受到了“重点关注”?
第一类 干部人才
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第二类 网信人才
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
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第三类 军事人才
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国防大学的核心职能,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深入研究把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规律,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保障。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锻炼和系统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继续抓好“名师工程”,引导教员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苦练内功,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军委要加强统筹协调,机关、部队、院校各负其责,全军共同努力抓好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这项系统工程。
要通过深化院校改革,健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更好集聚、保留、使用优秀人才,增强院校发展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201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
第四类 媒体人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第五类 留学人才
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广大留学人员跟上时代潮流,放眼观察世界,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新知,增强本领,更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我们热诚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结: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任人唯贤的故事一直被作为佳话传颂着。由器物层面的先进到制度政策的完善,再到精神文化的富足,人才与国家发展始终紧密相连。如今,当我们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再三强调与人才机制改革的逐步实施,都表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